保健食品不治病,用不对了还要命!

  • 2019-04-03 08:04:24

在食品界的内部和药品界的边缘,游走着这样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喜怒交加的存在,它的名字叫做保健食品。有人视其为珍宝,趋之若鹜;也有人斥其害人,避之不及。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充满争议的保健食品呢?

何为保健食品
2005年中国在施行《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可见:
首先,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种,不是药。
其次,它有特殊的适应人群,不是妇孺咸宜、“童叟无欺”。
再次,它诞生的初衷和它存在的意义从来都不是治病。

想通过服用保健食品来治病的朋友,可以洗洗睡了。

保健食品为啥治不了病
一直以来,保健食品的对外宣传都是这样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促进生长、抵抗疲劳、保护视力、改善记忆、延缓衰老、抗击肿瘤……除去财富和爱情,它似乎承包了我们所有的美好愿望。但事实的真相往往没那么简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明确表示,“保健食品的保健功效有27种,包括……这些均没有任何治疗疾病的作用。”

原因不难理解:

药品的生产一定要在制药厂中进行,空气洁净度和无菌环境得要求标准都非常高;制作药品的原材料的质量都必须符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要求的标准;药品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查,并通过药理、毒理方面的严格检查以及后续长期的临床试验来确认疗效,经有关部门鉴定批准后,方可投入市场;不仅如此,药品的使用过程中自始至终还受到药监部门监控,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汇总上报。而相比之下,保健食品在各方面的要求就宽松多了。保健食品可以直接在食品工厂中生产,其生产标准跟药品不可同日而语,仅检验污染物、细菌等卫生指标,合格即可上市,且无需经过临床试验,何来疗效可言?

以风靡一时、头顶“抗氧化”“延缓衰老”“保护心血管”“抗肿瘤”等各类光环的白藜芦醇为例。2014年,科学家对人体摄入白藜芦醇的水平及各种慢性病导致的总死亡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膳食摄入白藜芦醇和长寿、炎症、癌症和心血管健康并没有明显相关性。综合来看目前并没有足够证据认为白藜芦醇对人体有好处,更不要说治疗疾病了。

盲目使用保健食品可能有害无益
保健食品非但不能治病,盲目食用还可能对身体有害。比如说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如碘、锌、硒虽是人体代谢所必需,但其需要量有限,并非多多益善,保证膳食均衡就足够了。相反,长期大剂量服用不但无益,还可能引起毒副作用。

比如,2018年6月,《Nature Medicine》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锌过量可能是恶病质的罪魁祸首,可加速癌症死亡!又比如,2014年12月公布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确诊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患者每天补充硒140μg,死于前列腺癌的风险比不补充硒的患者高2.5倍。

因此,补充保健食品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切忌盲目。

如何正确看待保健食品
有人可能要问,既然保健食品不能治病,还可能对身体有害,那它为什么会存在。我们不能将保健品神化,当然也没必要将其妖魔化。

对于保健食品,我们要看到:
1、不要擅自食用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有特定的适应人群,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补充,类似“全民补钙”的提法是不正确的,不负责任的。那么哪些人有必要补充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咨询营养科的医生。
2、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对于患者来说,首先,有没有必要服用保健食品需要咨询医生;其次,即便需要服用保健食品,也一定不要放弃正规治疗。如果保健食品都能治病了,那还要医院和医生干什么?
3、保健食品不要影响正常饮食。保健食品的营养价值有限,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归根结底还是要从一日三餐中获得。

一言以蔽之,不要被保健食品及其经销商牵着鼻子走,自己的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好吗?

预约海外医疗服务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第一时间与你取得联系
选择预约类型
Phone全国服务热线 400-076-3808
爱医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