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鼠疫?怎样预防鼠疫?

  • 2019-11-16 16:00:58

近期,两例肺鼠疫病例在北京确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究竟什么是鼠疫,鼠疫有哪些症状,怎样预防鼠疫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大家迫切想了解的内容。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分享相关的知识。



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以鼠蚤传播为主。鼠疫的潜伏期较短,多为2-3天。鼠疫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轻型鼠疫和其他少见类型鼠疫等。我国是深受鼠疫影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约有100万人死于鼠疫。



感染鼠疫的原因有哪些?

1.吃了未彻底煮熟的染菌肉而感染。

2.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而感染。

3.人与人之间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4.直接接触患者的脓血或痰,通过皮肤伤口感染。

5.被鼠蚤叮咬而感染。



感染鼠疫后有哪些症状?

感染鼠疫后,常见的表现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肺炎等。

1.最常见的是腺鼠疫,感染后会出现疼痛、红斑等症状,也可能出现疱疹、脓疱。感染严重的患者被叮咬地方周围的淋巴结(比较常见的是腹股沟区的淋巴结,其次是腋下、颈部及颌下的淋巴结)会出现肿大、疼痛的症状,这种情况需要尽快治疗,如果延误了病情,被感染的地方会迅速化脓、破溃,患者会产生强烈的疼痛感,甚至无法活动。除了以上症状外,比较明显的症状还有急性淋巴结炎。

2.病死率高的是肺鼠疫,感染以后,病情发展比较迅速,症状一般表现为咳嗽、胸痛、咳血痰,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迅速加重的情况。肺鼠疫患者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如果抢救不及时,2到3天内便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3.最凶险的是败血症型鼠疫,感染后,患者会出现神志不清、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便血、血尿等症状,败血症型鼠疫的病死率几乎达到100%。

在鼠疫流行期间,如果突然出现咳嗽、发热、呼吸困难、血痰、淋巴结肿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另外,鼠疫不同于一般的疾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能自行用药。



如何预防鼠疫?

1.做好传染源的控制。

采取措施对动物传染源进行消灭,并做好疫情监测。

当有疑似患者或者确诊患者时,要尽快将患者隔离起来,并杜绝探视,患者之间也不能互相往来,以防空气传播。

要对患者的排泄物进行消毒处理。

如果有由于鼠疫致死的患者,其尸体要火葬或深埋。

不同类型的鼠疫患者要分别隔离,不能共处一室。

2.做好传播途径的控制。

使用安全有效的杀虫剂彻底消灭患者身上、衣物上,生活区域的跳蚤,对宠物、家禽等也要做好灭蚤工作。

发生疫情期间,尽量不要去疫源地,避免传染。

加强卫生检疫,对外来车辆、火车、飞机等做好灭蚤消毒工作,对乘客要做好隔离留检工作。

3.在疫区工作、生活的人员,要进行预防接种。要注意的是,目前的疫苗还无法达到长久免疫的作用,因此,接种一般需要每年进行一次,如果必要,可在6个月后再次接种。


4.医护人员因工作需要在进入疫区前,要提前两周接种疫苗。工作期间,要做好防护工作。



爱医观点

鼠疫的防治不能大意。一般情况下,腺鼠疫在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还需要继续观察7天;肺鼠疫的隔离要坚持到痰培养6次阴性。MORE Health爱医传递会持续为大家带来资讯。关注爱医百科https://www.aiyichuandi.com/aybk即可获取更多信息。

预约海外医疗服务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第一时间与你取得联系
选择预约类型
Phone全国服务热线 400-076-3808
爱医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