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FDA 批准泽布替尼用于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

  • 2021-12-15 15:03:28

美国 FDA 批准泽布替尼用于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的福音——泽布替尼(百济神州),于8月31日刚刚在美获批WM新适应证,今年6月,该适应症已在我国国内附条件获批。此前,泽布替尼被美国FDA批准的适应证为套细胞淋巴瘤(MCL)。


2020年泽布替尼在国内上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适应证包括:

1、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

2、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

3、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
  

B细胞、T细胞傻傻分不清楚


在介绍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这个不那么常见的疾病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淋巴细胞。参与人体免疫调节是淋巴细胞的重要功能,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但淋巴细胞的组成都包括什么细胞呢?B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T细胞就像是个没有感情的杀手,一旦有外敌入侵,一经识别对方确实为“外敌”,则格杀勿论。而B细胞呢,更像是助攻,它会产生锁定“外敌”的抗体,帮助T细胞识别敌人并一击即中。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发生,主要是与B细胞的异常发展有关。
 
 

什么是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aemia,WM)是一种淋巴系统的癌症,是由B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淋巴瘤,最常见于白种人的老年男性。在抗原刺激下,B细胞可转化为浆细胞。


 因此,浆细胞又称效应B细胞,是一种源自于白细胞中的淋巴细胞,多见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结缔组织内。正常情况下,浆细胞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抗体),帮助人体抵御感染。


 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体内,B细胞发展后期会发生恶性病变,持续异常增殖,超量增殖的细胞就是所谓的“癌变”。而这些超量增生的细胞还会产生一种名为IgM(免疫球蛋白M)的抗体。IgM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最大抗体,也是5种免疫球蛋白之一,其他4种分别是IgG(免疫球蛋白G)、IgA(免疫球蛋白A)、IgD(免疫球蛋白D)和IgE(免疫球蛋白E)。因此,在血清中检测到单克隆IgM是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一个主要特征。


 癌变可能发生在淋巴结,也可能累及淋巴系统的其他组织和器官,但最主要的发生部位还是在骨髓。在骨髓中,WM可能导致正常血细胞的减少,而在淋巴结和其他组织器官中,则可能导致组织器官增大,并引发其他并发症。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症状和预后如何?


一般情况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属于惰性疾病,也就是进展非常缓慢,诊断后,患者可能好几年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WM患者,指南推荐进行观察,不接受任何治疗,但需定期复查,监测疾病发展状况。根据早期文献,大多数患者诊断后可存活5~7年。随着单克隆抗体、蛋白酶抑制剂、BTK抑制剂(如泽布替尼)等一系列新药的问世,存活率已有大幅改善。


 常见的症状有贫血、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肝肿大、高粘稠血症和冷球蛋白血症(血液中IgM升高会增加血液粘稠度)、B症状(反复发烧、夜间盗汗、体重减轻、疲倦)、周围神经病变等。


 可通过全血细胞检测、免疫球蛋白检测、骨髓穿刺对疾病进行确诊。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常用的治疗药物都有哪些?


1.化疗: A.烷化剂类,如环磷酰胺、苯达莫司汀;B.核苷酸类似物,如氟达拉滨、克拉屈滨;

2.蛋白酶抑制剂:如硼替佐米、伊沙佐米、卡非佐米(carfilzomib);

3.大分子免疫疗法: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奥法木单(ofatumumab);

4.小分子靶向治疗:BTK抑制剂,如伊布替尼、泽布替尼。


临床研究结果


一项名为ASPEN的随机、开放、阳性对照的临床试验,比较了泽布替尼和伊布替尼在MYD88 L265P基因突变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中的作用。


 第一组201例患者随机(1:1)接受泽布替尼160 mg每日2次或伊布替尼420 mg每日1次,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第二组则纳入了26名MYD88基因野生型患者和2名不明确MYD88基因是否突变的WM的患者,接受泽布替尼160 mg,每日2次。
 MYD88基因在WM患者中突变率高达90%以上,该突变称为MYD88 L265P基因突变。而没有突变的患者,称为MYD88基因野生型患者。


 试验的主要终点为主要缓解率为77.5%。主要缓解率是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和部分缓解这三种情况的总和,可以理解为治疗有效的患者的总和。另一项疗效观察指标是反应持续时间(DOR)。泽布替尼组12个月无事件DOR为94.4%。在第二组中,26例患者中有13例应用泽布替尼治疗有效。


 a.完全缓解:间隔6周检测两次IgM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无骨髓病变,原有的骨髓外的病变消失(如脾肿大或淋巴结肿大),WM相关的临床症状消失。

b.非常好的部分缓解:血清IgM下降≥90%,原有的骨髓外的病变消失(如脾肿大或淋巴结肿大),没有出现新的代表疾病活动的临床症状。

c.部分缓解:血清IgM下降50%至90%,原有的骨髓外的病变缩小≥50%,没有出现新的代表疾病活动的临床症状。

d.曾有MYD88基因野生型WM患者可能对BTK抑制剂效果不佳的观点,本试验结果提示此类患者应用泽布替尼可能有效。

e. 无事件DOR可以反映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发生的情况下,疾病得到稳定控制的情况。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实验室异常)(≥20%)是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上呼吸道感染,血小板计数减少,皮疹,出血,肌肉骨骼疼痛,血红蛋白减少,挫伤,腹泻,肺炎和咳嗽。在美国上市销售的泽布替尼,说明书中采用的服用剂量为160mg口服每日2次或320mg口服每日1次。

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和泽布替尼

作用机制: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是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在B细胞增殖、凋亡、分化和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泽布替尼(百悦泽®,BRUKINSA®)是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的选择性抑制剂,通过与BTK蛋白结合从而抑制BTK活性。


 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中,很多都是B细胞类的疾病,包括泽布替尼适应证涵盖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细胞淋巴瘤等。上文提到,异常生长超量增殖的B细胞会形成“癌变”,泽布替尼正是通过高选择性地抑制异常活化的B细胞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异常生长和增殖。人体体内试验显示,泽布替尼可抑制套细胞淋巴瘤细胞、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的生长。

用法用量:泽布替尼在国内已获批的全部适应证的推荐剂量均为每次160 mg(2粒80 mg胶囊),口服,每日两次,直到发生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每天的用药时间应尽量保持一致,可在饭前或饭后服用。整粒胶囊用水送服,切勿打开、弄破或咀嚼胶囊。

预约海外医疗服务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第一时间与你取得联系
选择预约类型
Phone全国服务热线 400-076-3808
爱医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