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就医,「山穷水尽」 始见 「柳暗花明」

  • 2019-03-05 17:26:22

“如果一个人活到85岁,他患癌的概率大概是36%”,这是来自《2017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数据。之于个人,癌症或许是个偶然;而之于全人类,癌症是无法逃避的困境。

 

在从癌症的魔掌中夺回身体失地的这场关乎全人类健康和命运的战斗中,不可否认,美国等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实力冲在最前锋。从最直观体现癌症治疗水平的五年生存率数据上来看,中国为40.5%,而美国已达到67%,差距显而易见。庆幸的是,医疗没有国界,对抗癌症的每一点进步都将成为全人类的福音。因此,赴美就医被许多在黑暗中孤独航行的中国癌症患者视为最后一座希望灯塔,甚至直接指向了患者的生死和未来。


 

美国的波士顿、休斯顿、罗切斯特等城市每年都会汇集数不清的从世界各地慕名前来的癌症患者,国际医疗已经成为这些城市醒目的社会属性和文化标签。以休斯顿为例,这里坐落着全世界最大的医疗中心德克萨斯医学中心,包括21家世界知名的综合医院和顶级专科医院、13家支持医疗机构、8家著名医疗科研机构、6家护理机构、3家公共健康组织、3座医学院、2所大学、2家药学院和1家牙科学院。不论对患者还是医生来说,这里都是世界医疗的顶级殿堂。

 

尽管任何一位患者都无法明确地知晓赴美治疗对自己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拼尽全力向顶峰攀爬,去触碰伫立在云端的希望,并祈求其带给自己光明。在大洋彼岸,他们深切感受到了在另一种制度、文化和医疗背景下,人类面对癌症和死亡所进行的卓绝的努力。

 

2017年6月,因为频繁揉眼睛,而且总是哭着喊疼,家住上海的6岁女童乐乐被父母带去医院检查。原本以为没有什么大碍,不曾想检查却越做越多。全眼底检查、CT、MRI……一系列检查后,医生给出诊断:疑似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一种常见于儿童的恶性肿瘤。

 

从天而降的不幸将原本平静的生活砸得支离破碎。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家长无法理解,前一天还沉浸在一家三口的日常幸福中,怎么一夜之间,才6岁的孩子就毫无征兆地被癌症绑架了呢?和千千万万的中国肿瘤患者一样,不愿相信这个事实的家长走上了多方求证的道路。他们来到中国最权威的眼科医院,北京某三甲医院。夫妻俩多么希望见多识广的专家,在认真查看各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后,轻描淡写地扔一句“这就是个普通的囊肿”过来。然而,幸运是一种很奢侈的东西,它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愿望,尽管这个愿望很朴素很卑微。专家给出的诊断和首诊医院一致。

 

被“侥幸”拒之门外的爸爸妈妈只能将关注的重心从诊断转向治疗。而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另一个让人心碎的现实,乐乐需要接受眼球摘除手术。因持续处于辗转奔波的状态而无暇去难过和悲伤的乐乐妈妈,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她嚎啕大哭,她不明白为什么才刚刚拉开序幕的乐乐的人生会如此艰难,她不敢想象摘掉一只眼球对一个爱美的小姑娘来说意味着什么。

 

“妈妈,为什么我的眼睛还是疼,医生也治不了吗?”乐乐仰起头问,天真而无辜的眼神让妈妈心像被刀扎一样。妈妈蹲下身来,认真地看着乐乐,“能治好,但是可能会有很多种方法,妈妈想选择最好的方法。”乐乐似懂非懂地点头。妈妈暗下决心,不管多难,一定要尽全力让乐乐接受最好的治疗。

 

夫妻俩将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那里孕育着更多希望,诞生了各种奇迹。他们辗转联系到一家海外医疗服务机构,想听听美国专家的说法。这家公司根据乐乐的病情,为她匹配了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Dr. David H.Abramson来为乐乐进行远程会诊。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视网膜母细胞癌中心开创了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射到眼部肿瘤中的治疗先河,这一疗法被称作眼内介入手术化疗,不但能有效消除癌细胞,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视力、减小毒副作用。在这里接受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存活率可达90%以上,90%的患者能够保留眼球,保住视力。Dr. David H.Abramson是视网膜母细胞癌中心的负责人,更是该研究领域的绝对权威。



Dr. David H.Abramson综合分析乐乐的病情后,认为保住眼球的希望还是很大的。他建议乐乐接受2次眼内介入手术化疗,每4~6周一次,如果效果理想就不需要继续做全身化疗了,之后再通过激光手术彻底清除癌细胞即可。这是自从“癌症来敲门”后乐乐一家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乐乐的爸爸妈妈激动地相拥而泣。办理签证、预定酒店、购买机票,在这家海外医疗机构的协助下,乐乐一家很快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在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乐乐经历了四次检查、两次手术,治疗过程很顺利,她漂亮的大眼睛保住了,而且大部分视力得到了恢复。

 

每当回想起这段经历,乐乐的爸爸妈妈都有一种深深的“劫后余生”的庆幸感。如果当初没有选择赴美国治疗,那么乐乐的人生和命运无疑将演化为另一个灰暗、悲情的版本。生活中充斥着各种选择,有时候你的一个想法、一个行动可能就改写了整部生命的剧本。

 

和乐乐一样,每一个赴美就医的患者背后都有一段辗转曲折、惊心动魄的过往。

 

2014年国庆,X先生因频繁咳嗽前往医院就诊,经X光和CT检查被确诊为晚期肺癌,而且伴有局部淋巴结的转移。X先生接受了手术治疗、化疗和放射治疗,效果都不是很好。后来还尝试了靶向药物易瑞沙,一开始病情确有好转,但好景不长,半年多后出现耐药。X先生的病情一天天地恶化,国内医生认为已经没有什么更好的治疗方法了。

 

很多肿瘤患者的命运就是从此处开始出现分岔的。有些患者面对医生的宣判,选择被动地心照不宣地和家人一起等待死亡的到来;而有些患者仍旧不愿意放弃,在他们心目中,“走投无路”的含义有着更高的阈值。

 

X先生属于后者。还没抱上孙子的他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的一生。中国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那就到国外去尝试一下。他从医生那里打听到,当时红极一时的免疫治疗药物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晚期肺癌在美国处于临床试验的阶段,要想搏一把,参加临床试验或许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在一家海外医疗机构的协助下,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疗中心的肺癌专家Dr. Thierry Jahan与X先生的国内主诊医生进行了远程视频会诊。Jahan医生综合分析后,认为X先生的病情符合自己负责的一项二期肺癌的临床试验的入组标准,该临床试验的名称为“派姆单抗联合化疗或免疫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ID:NCT02039674)。在获得医院和药厂的授权同意书后,X先生在家人陪伴来到美国正式入组临床试验。六个月的试验期之后,X先生的身体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胸部X光和CT影像学检查发现他身上的癌症转移灶基本上都已经得到了很好地控制,也没有出现新的转移灶,病情趋于稳定。


 

X先生逢人便感慨,万事不要轻言放弃,很多人都认命于“山穷水尽”之时,却不知道再往前一步,便可看到“柳暗花明”。

 

以上是来自跨境医疗服务机构MORE Health爱医传递的两个真实的赴美就诊服务案例,类似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随着全球一体化对于肿瘤治疗领域的冲击,赴美就医发展势头迅猛,成为被越来越多的中国重症患者所接受和选择的就医模式,也成为传统医疗模式的重要补充。来自易观的中国海外医疗市场分析显示,我国海外医疗市场规模呈持续扩大的趋势,2016年起快速增长,预计到 2019 年将突破30亿元;癌症等重病治疗是海外医疗的主要需求方向,占比达40%左右;美国是海外医疗的主要供应目的地,约一半的海外医疗以美国为目的地。

 

更先进的治疗技术、更多的治疗选择、更多的临床试验无疑是中国患者选择赴美就医最重要的原因。美国顶级癌症中心的诊疗水平普遍远高于国际平均基准线,各种新的、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层出不穷。在创新药物方面,美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端,顶尖的药物研发团队和实力强大的药企以及拥有丰富经验的医学中心形成了完整的新药研发体系;相比之下,我国在新药研发上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药品审批速度较慢,上市时间一般要晚于欧美市场好几年。新药的临床试验也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以美国排名第一的癌症专科医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为例,每天有数百项临床试验在这里同时进行,随时可能迸发出希望的火花、孕育出生命的奇迹,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肿瘤患者将赴美国参与临床试验视为一个重要的自救手段。


 

而除此之外,先进的治疗理念、人性化的护理和关爱、良好的就医体验、温馨舒适的环境、有序的随访和追踪、和谐的医患关系、周密的隐私保护也是中国患者选择赴美就医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在美国的医疗体系下,医生眼中看到的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患者至上”“以人为本”在美国从来都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患者切切实实的就医体验。在美国,医院和医生在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国际部担任了十几年陪护工作的Amy介绍,很多中国患者赴美的初衷都是寻求和接受第一步的治疗,后续的治疗原本是打算回国后进行的,但当他们来到美国之后,就改变了想法,他们愿意留下来,因为在这里接受治疗的体验简直太舒适了。患者有时甚至会忘记自己是因为怎样一个令人心酸的原因来到美国的。


当然,美国的医疗尽管有这样那样不可否认的优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赴美就医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患者。经济能力、疾病情况、身体承受能力等都是需要在出国前综合权衡和考虑的因素。但不管怎样,赴美就医终究是为癌症患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新生的大门,耀眼的希望之光随之照射进来。



预约海外医疗服务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第一时间与你取得联系
选择预约类型
Phone全国服务热线 400-076-3808
爱医传递